close

金石堂醫療保健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金石堂醫療保健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評價



網友滿意度:



現在雖然醫療進步快

但很多文明病也持續的在發生

有許多醫療保健知識都在更新

小編現在也會多翻閱一些書

來了解更多的保健知識

吸收很多新的知識打破以往的迷思

現在有很多書會提到

飲食調整、運動、按摩、保健常識等

大家可以多多閱讀唷

小編今天要分享最近看到的書↓↓↓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這本小編是在金石堂看到的

裡面有豐富的健康觀念

多閱讀多收穫唷

推薦給你們~

大家如果對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有興趣的話

可以參考看看唷

下面有折價卷傳送門

話不多說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本週熱銷商品:





生薑不思議:日本生薑之父的實證、詳解與料理







檸檬水,這樣喝最正確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選擇到國家認定的醫療資源缺乏區開設醫院,

    壢新的第一步,就宣告了它對醫療的全新想像。

    相信,想像必定能夠實現;

    堅持,開始就不輕易停止。

    從醫護成員、醫院使命、服務品質到經營方向、照護領域......

    一一打破台灣醫界的思考和模式。

    一間社區醫院,

    從社區到國際、從義診到義築......

    從台灣到亞洲,壢新團隊締造許許多多的「第一」。



    從社區到國際、從醫療到義築,一間社區醫院,改寫台灣醫療史!

    選擇到國家認定的醫療資源缺乏區開設醫院,

    壢新的第一步,就宣告了它對醫療的全新想像。

    相信,想像必定能夠實現;

    堅持,開始就不輕易停止。

    從醫護成員、醫院使命、服務品質到經營方向、照護領域......

    一一打破台灣醫界的思考和模式。

    一間社區醫院,

    從社區到國際、從義診到義築......



    從台灣到亞洲,壢新團隊締造許許多多的「第一」。

    1995年元月,一群來自醫學中心的醫護人員共同投資,創立壢新醫院。二十年間,他們走出醫院圍牆,深入社區,成立全台第一個社區醫療群;跨縣市合作,打造環台醫療策略聯盟;在機場,不但為台灣防疫工作把關,同時也幫助桃園機場成為亞洲第一個健康促進機場。

    更進一步,壢新團隊走出台灣,在上海這個醫療收費低、民眾有大陸醫保的激烈競爭環境下,開設私人醫院,壢新創院院長張煥禎,更以上海禾新院長的身分,獲得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評選為十大優秀管理者之一。

    甚至,走出華人區,到達尼泊爾,不僅義診,更有義築,成為第一家以民間力量到非友邦國家建設海外醫療機構的醫院。

    這本書,記錄了壢新團隊二十年間創新不懈的點點滴滴,以一家社區醫院開始,把醫療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 作者介紹







      林芝安



      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曾任《康健》雜誌主編,專題報導「十大常用藥──醫生沒說的秘密」、「塑化劑系列報導」分獲2012、2011年行政院消保會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優勝獎。

      著有《真逆齡:醫學實證,超越抗老的大智慧》、《一個人的價值高於全世界──天主教善牧基金會的故事》、《關鍵時刻──邁向全民健保改革新紀元》及《跟親愛的說再見》(合著)、《搶救中風》(合著)、《小心!肝》(合著)、《痛!真要命》(合著)。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目錄導覽說明







    • 凌駕區域的愛心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李國棟

      以壢新為「志業」 前長庚醫院院長 張昭雄

      建構和諧的醫療大同世界 中國科學院院士曾益新

      不只「治病」,更要「治病人」 前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謝博生

      我的理想,我的夢 壢新醫院創院院長 張煥禎



      楔子

      長途急救史的奇蹟──跨海搶救早產兒

      01 超越籓籬的醫院

      02 用人文設計療癒五感

      03 創造優質健康的社區

      04 整合世代,上山下海

      05 國際級的在地醫療

      06 打造行動診療室

      07 台灣醫療無間隙的守護聯盟

      08 航空的醫療守護

      09 踏上西進之路

      10 守護台商及家屬的健康

      11 為中國提升醫療服務品質

      12 從義診到義築

      13 民生、教育、資訊,都是救援

      結語

      目標:成為亞洲最有特色的醫院



      附錄

      壢新醫院大事紀















    momo折價券



    自序







    我的理想,我的夢 / 張煥禎

    感謝我的家人,聯新所有的同仁及所有幫助過壢新的朋友。



    過去二十年,我在南桃園地區照顧約一百萬民眾的健康;未來二十年,我希望以我和壢新的經驗,能夠幫助台灣醫療界,創造一個不只是健康照顧的模式,也是關於健康保險、健康管理的新模式,讓全台灣民眾都能受益。



    要實現這個理想,我有四個目標,包括:建構醫療照護網、打造無圍牆的醫院、拓展國際醫療,以及打造健康養生園區。



    其實,建構醫療照護網,是以壢新為基礎,整合南桃園地區的社區診所、社區藥局、地區醫院、長期照護及復健機構、衛生所和社區志工等,一起照顧民眾健康。我們已經陸續在做,也逐漸看到成效。我有信心,不久的將來,60%的南桃園地區居民生病時,會將壢新作為首選醫院, 90%的疾病都能在壢新獲得良好照護;甚至,民眾不僅生病時想到我們,平時若需要就醫諮詢,也會想到我們。



    這個以壢新為核心建立起的醫療照護網,不僅可做為台灣的社區健康照護模式參考,也可做為世界各國的參考。



    至於無圍牆的醫院,其實是一種虛擬的概念。我一直相信,也努力做到,讓社區醫院同樣能有頂尖的醫療技術做為後盾,提供社區民眾接近醫學中心的醫療服務。

    我的想法是, 如果老是認為只有醫學中心才能具備頂尖醫療,這個觀念未必正確,社區醫院其實在某些方面也需要有那樣的醫療設備與技術。



    壢新就是一個例子,在社區常見疾病的治療上是具備準醫學中心設備與服務的醫院,才能吸引社區民眾留在社區看病。



    所以,我想要讓社區醫院更具體落實,成為一座無圍牆的醫院,這也是我的第二個目標。未來,我想打造一個虛擬醫院,全台灣的民眾,不論是疾病諮詢,或就醫之後需要第二專業意見諮詢,透過網路虛擬醫院,我們都可以提供二十四小時、全年無休的醫療諮詢服務。



    而在國際醫療的部分,目前我們已經能夠在機場提供國際醫療與觀光醫療服務,並且,在上海、尼泊爾等地,也都有商業或公益性質的醫療服務。未來,我希望透過聯新的臨床與健康醫院管理專業,將醫療健康照護的觸角,從台灣向海外延伸。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是讓實質的醫療服務為台灣發光,也同時希望台灣的醫護人員視野和心態能夠國際化。



    打造一座健康養生園區,為台灣的預防醫學,再多盡一點力,是我的第四個目標。



    說起來,有一點落葉歸根的心情。這幾年,我都在世界各地奔走,我希望未來三至五年,可以在距離壢新約莫一小時車程的地方,設立一個以醫院為基礎,提供醫學教育、醫療觀光以及醫療服務等多元功能的健康養生園區,我想在園區裡蓋一座醫療博物館,裡面有深入淺出的醫學知識內容;好比說,在解說人體結構時,就有系統地介紹相關知識,例如:人為什麼會走路?走路時跟哪些肌肉群有關係?一旦知道如何才能走路,就會知道如何避免運動傷害,這是醫學教育,也是預防醫學的一環。



    此外,也有台灣本土醫療史、中國醫療史與世界醫療史的介紹,藉此讓民眾明瞭醫療史的演進過程,也頗具教育意涵。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的出版,

    讓醫院經營者了解社區醫院可以是一流的醫院,一流的醫院也可以將社區醫療做得很好。

    讓醫師了解不是只有會醫治急症病才是好醫師,做好社區醫療讓民眾免於生病更是醫師價值的彰顯。

    讓民眾了解,不是只有醫護人員單向醫療照護付出,身為病人也有應盡的病人義務,才能建立良好的醫病關係。

    推薦序



    凌駕區域的愛心 / 李國棟(前 WONCA世界家庭醫生組織亞太區主席、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



    承蒙張煥禎總執行長邀請,有機會為《沒有圍牆的醫院》題序,實在感到非常榮幸。謹借這個寶貴機會,和大家分享自己從醫多年的體會。

    我曾經在接受訪問時說過:「識成日笑係好事,唔開心冇好處。我們這一科要求親切,我鍾意同病人呢種關係。」醫生應以正能量做為靈丹妙藥,醫人也醫心。

    做為一個家庭醫生,我很快樂,我的快樂與做醫生、賺到錢,沒有太大關係;我的快樂源於努力付出、真誠地照顧病人所建立的醫患關係與得到的精神回饋。

    我認識的壢新醫院張煥禎院長也認為,家庭醫學專科最關鍵的一點,是從全人醫療、全人照護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單一疾病(器官);而治療的主角,是人,而不是疾病本身。

    壢新相當重視全人醫療服務模式,推崇「全科、全人、全家、全社區」的照顧理念,認為全科醫學,是一個面向社區與家庭,整合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康復醫學以及人文社會學科相關內容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涵蓋範圍從母親肚子裡的寶寶到臨終的關懷。

    因此,醫生應該要學習社會學、傳播溝通、流行病學等學科,要求所有科別醫生,都必須有前、後端醫療照護的概念與經驗,力行以病人為中心的做法,成為兩岸三地眾醫院效法學習的對象。

    累積多年學術、教學以及參與多個香港政府及公共醫療組織的工作經驗,我個人非常重視家庭醫生的培訓。香港所有專科醫生需要接受六年專科培訓,在所屬範疇的知識和治療具相當水準。

    雖然,家庭專科醫生,不用進入手術室,但在診所一樣有機會遇到病人突然情緒不穩的情況,因此每一個醫生日常都需要面對不同突發事故。

    現時除急症科、婦產科和傳染病等專科外,其他專科培訓較少教授醫生處理這些突發事故的應變方法,但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在2013年獲逾五千三百萬元港幣(相當於新台幣兩億一千六百萬元)的資助,成立「創新醫學模擬培訓中心」,藉模擬手術操作,提升醫療質素,訓練醫生的反應,讓病者得到更具質素及安全的治療。

    而壢新自1995年成立以來,不斷求精求質,醫療服務逐漸茁壯,肩負起台灣家庭醫學科住院醫生教學訓練重要基地之責,並獲得衛生署新制醫院評鑑為特優醫院以及衛生署新制教學醫院評鑑為優等醫院。

    我曾任上海華山醫院榮譽顧問,並現任上海復旦大學醫學院顧問教授、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委員會顧問團成員、上海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上海全科/家庭醫生制度建設顧問、中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專案評審專家,瞭解從2000年起,張煥禎院長和他的團隊密集拜會上海衛生局、上海醫療保險局、醫科大學整單位,先後成立上海辰新醫院及上海禾新醫院,並積極分享有關社區醫療重要性等概念及基層醫療的服務模式。

    這十多年來,壢新也持續協助兩岸醫療界進行人才培訓,多次舉辦醫療交流觀摩,每年一批批中國年輕醫生與護士前往壢新取經進修,壢新亦將台灣優質的全人照護的醫療服務模式帶到彼岸。

    台灣的醫療水準獲得世界肯定,社區衛生工作、居家服務發展成熟。而壢新本著勇於實踐、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斷提升醫療品質,落實基層保健醫療,促進民眾健康。適逢壢新成立二十週年紀念,在此祝賀壢新求專求強,永續經營。我十分期待,未來香港家庭醫學專科能與壢新醫院進行更多的切磋交流。

    《沒有圍牆的醫院》道出醫師白袍底下披星戴月的工作,以及凌駕區域的愛心。



    推薦序



    以壢新為「志業」 / 張昭雄 (前長庚醫院院長、前長庚大學校長)



    天下文化出版《沒有圍牆的醫院》一書,在社會彌漫著質疑台灣醫療血汗環境的氣氛下,是對壢新醫院創院院長張煥禎及醫、護等員工二十年來的犧牲奉獻,給予最大的鼓勵及肯定。

    書中記載,2004年跨海搶救台商的早產兒「安安」回台,勾起我這醫界老兵許多感觸,文中提到其中兩位關鍵專業人員──一、呼吸治療師,二、新生兒加護護理師。三十幾年前,台灣尚無專業呼吸治療的概念,有鑑於此專業的重要性,我派一位復健治療師到加拿大呼吸治療專科學校接受兩年完整的訓練,回台後,從長庚開始,培訓許多呼吸治療師,舉立台灣呼吸治療專業。但當時卻備受公立醫院護理界借醫院評鑑排擠,給長庚莫大的壓力。

    至於護理專業隨醫療的進步而更專科化,我在長庚積極推動專科護理師的制度,從訓練、認證到薪資提升,但一直未能獲得各公立醫院及衛生署的認證,直到我離開長庚多年後,才獲衛生署的認可。而這也僅是在我任職長庚二十三年中,推動許多創新求變的制度受阻之一、二而已。壢新在沒有政府、財團、宗教等外部資源挹注下,由一群醫生、護理等員工出資的私立醫院,有今天的成就,誠屬不易。

    長庚對台灣醫界的貢獻,在於建立嚴格完整的各專科醫師訓練制度,為台灣培養許多優質的臨床醫師,台灣現在每五位臨床醫師,就有一位曾在長庚受訓,這是台灣健保有高醫療品質的重要支柱。但,我也有遺憾,便是造成台灣醫師過早、過細及過多的專科化。

    在離開長庚後,參與許多民間事務,深切瞭解社區醫療對全民健康影響的深遠與重要性。要達到「全人照護」的境界,需要全科醫師、家庭醫師、兒科醫師及一般內科醫師,壢新二十年來打造全台第一個社區醫療群的區域醫院,這才是訓練「全科醫師」的最好環境,希望台灣各醫院能向壢新學習,讓傲視世界的台灣健保更趨完善。

    壢新提供社區居民全人照護,提升健康,與社區居民共創優質服務的生活空間,真正落實醫者父母心。張煥禎創院院長和全體員工,從不以壢新為事業或職業,而是他們的「志業」,這股熱誠,才是壢新二十年來在台灣醫界屢創奇蹟的基石。我認為壢新醫院是值得令人欽佩的醫院。



    推薦序



    建構和諧的醫療大同世界 / 曾益新 (北京協和醫科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我參與中國全科醫學建設已有好幾年的時間,並在2014年接任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會主任委員,我知道台灣全科醫學及社區醫療發展作得非常好,而壢新更是其中佼佼者。欣逢壢新醫院20週年慶,很高興天下文化能夠出版此書介紹壢新醫院從事全科醫學及社區醫療的過程,對於亞太地區甚至是全世界全科醫學及社區醫療應該有很大的啟發。壢新是全台灣第一個做社區醫療的醫院,引領台灣全科醫療,走進社區,讓醫療非僅限於醫院,更融合社區,關心周遭,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的方法。壢新以「與社區居民共同創造優質健康的生活空間」為己任,建構一個和諧的醫療大同世界。

    1996年成立台灣第一個功能性社區醫學部,多科整合,包括:社區照護科、社工科、健檢、家醫科、老年醫學等,並串聯周邊社區資源與衛生醫療機構,落實「全科、全人、全家、全社區」的照顧理念,就近服務病人,把社區民眾當成自己的親友去關心,提供切合社區民眾需要的服務。

    2002年,壢新主動結合當地社區基層診所,成立台灣第一個「聯新南桃園社區醫療群」,連結各個基層診所,提供診所醫師繼續教育學程,提升基層診所的素質,創立雙向轉診,達到醫療資源合理分配、適當分級的醫療模式,以合作代替競爭,打造夥伴關係,共同照顧社區民眾的健康,對於社區醫療、預防醫學有很大的助力。

    同年,壢新對服務的社區居民提供了整合式健康篩檢服務,包含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以及四癌篩檢等,並對健康篩檢異常者持續追蹤與照顧,協助轉介。其三高持續轉介率高達98%以上,癌篩轉介率達85%,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作用。

    壢新醫院是台灣醫院評鑑暨教學醫院評鑑特優的醫院,也榮獲台灣健康促進醫院典範獎。這麼一家高端醫院願意帶頭做社區醫療,而且做得這麼好,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目前,大陸醫改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城鄉一體化、上下聯動、資源合理配置的醫療服務體系,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行「首診在基層、分级診療、雙向轉診」的診療模式。這不僅需要改變大醫院的服務理念與模式,也迫切需要推動全科醫學的發展,廣泛開展社區醫療和健康管理服服。這本《沒有圍牆的醫院》,記載壢新醫院推展全科醫學及社區醫療的寶貴經驗,應該可以帶給大陸不少啟示與實用性,非常值得我們参考和借鑑。



    推薦序



    不只「治病」,更要「治病人」 / 謝博生 (前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前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董事長)



    在我的心目中,張煥禎院長不但是一位家庭醫學科及內科專科醫師,也是一位極具人文素養及利他關懷情操的醫師。過去二十年來,他透過壢新醫院,在桃園地區建立起一種獨特的醫院文化,培育了許多

















    踏上西進之路
    壢新團隊在中國大陸寫下許多「第一」的紀錄,而在搶灘過程中,也為兩岸醫療界開闢新的發展空間。

    「杏林飛雨萬家春」,走進上海禾新健康會館會客室,淺咖啡色的牆壁上,古樸的深黑色木框內,裱著這樣一幅書法字。
    這幅字,是台大教授、中國藝術史學者、也是聯新藝術顧問陸蓉之的先生傅申老師親筆題寫,意味著,上海禾新醫院就像一顆種子,深耕中國大陸,經過無數次的風雨考驗,多年飛雨潤澤大地,持續在大陸各地展開培育工作。這顆種子,終將茁壯成樹,開展出一片森林……。
    若繼續回推,誘使這顆種子萌芽的原點,卻是在台灣,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一所社區型醫院──壢新醫院。

    搶先西進設醫院
    一路走來,壢新創院院長張煥禎的初心不變,努力把醫療送往需要的角落,並分享成功的醫務管理經驗。
    「我的老師莊逸洲主任(前長庚醫院決策委員會副主委、前國策顧問)認為,未來台灣醫療絕對可以在中國大陸占一席之地,鼓勵我去大陸耕耘,並且再苦也要撐下去,過幾年退休一定會來幫我,」張煥禎有點調皮地說,「最後的臨門一腳,則是我的老師張昭雄教授(前長庚醫院院長、前親民黨副主席),他認為,台灣醫療具有國際水準,應該把台灣經驗帶去大陸發展,要我去上海,去救一億個人,要把醫療送到每個需要的角落……」
    在兩位老師「連哄帶騙」的激勵下,張煥禎下定決心,帶領壢新團隊勇闖大陸。雖然,莊逸洲在退休那年不幸過世,沒辦法實現諾言,張煥禎卻沒有後悔。

    前往上海試水溫
    2000年,張煥禎和團隊密集拜會上海衛生局、上海醫療保險局、醫科大學等單位,率先進駐大陸,多方探討、瞭解大陸官方投資政策與環境,並分享有關社區醫療的重要性等概念。
    當時跟著張煥禎一同前往上海試水溫的,還有壢新管理師、現任聯新國際醫療智網健康照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信宏。
    陳信宏回憶,2001年的上海,擁有兩位數字的經濟成長,同時,中國大陸衛生當局也在此刻大刀闊斧進行醫療改革,影響所及,上海地區的醫療院所呈現出政策鬆綁後的多樣風貌。
    於是,非營利性質的公營醫療機構銳意革新,積極更新並擴充先進硬體設備,招募專業管理人才加入醫療經營團隊;而年輕化的領導階層,也展現出改革的衝勁,國際交流不斷,經營方式趨於多元。
    相對地,當時台灣醫療環境面臨發展瓶頸,前進中國大陸,成了醫界的新話題,醫療院所相繼組團前往大陸考察。
    就在台灣醫界對是否前進中國大陸辦醫仍持觀望態度之際,張煥禎已搶占灘頭堡,開啟台商登陸設立合資醫院的先鋒。其他,如:旺旺集團的湖南長沙醫院、明碁集團的南京明碁醫院與台塑集團的廈門長庚醫院,也隨之陸續進入大陸醫療市場。

    中國大陸第一家台資醫療團隊
    2001年7月1 日,張煥禎拍板定案,在上海浦東金茂大廈內,正式成立聯新上海辦事處;那是一幢如同台灣101大樓般的建築,矗立在上海外灘。而這樣一間辦公室,卻是中國大陸第一家台資醫療團隊,主要提供醫療專業輔導與教育訓練課程,並受聘為加拿大梯古集團在大陸的醫療事業進行診斷。
    梯古集團已經在中國大陸發展多年,並且在十七個城市(包括:北京、上海、西安、重慶、昆明等),設置眼科醫療中心。而來自台灣的壢新團隊,與大陸同文同種,醫療環境演變過程也相似,梯古集團因此希望藉由他們的管理經驗,為自己創造出更恢宏的事業發展藍圖。
    在那之後,從2005年開始,壢新團隊還陸續取得上海南翔醫院託管轉制與新院區投資,以及浙江龍港醫院託管的經驗。所謂託管轉制,是指當地的公立、非營利醫院委託壢新團隊經營管理,然後再將醫院轉成民營化經營模式,由壢新團隊當醫院的負責人,並且承擔盈虧。
    至此,壢新團隊在醫療業西進上,已經拔得頭籌。但,他們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搶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8開17*23cm
    頁數:246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林芝安

      追蹤











    •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5/2/26








    • ISBN:978986320674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沒有圍牆的醫院:壢新改寫台灣醫療史





arrow
arrow

    michela44a8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